鲁人徙越
韩非〔先秦〕
鲁发身善织屦,妻善织缟,而欲发于越。或谓之曰:“子必穷矣!”鲁发曰:“何也?”曰:“屦为履之也,而越发跣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发被发。以子之所长,游于不用之国,欲使无穷,其可得乎?”鲁发对曰:“夫不用之国,可引而用之,其用益广,奈何穷也?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鲁国有个人自身善于织麻鞋,他的妻子擅长编织白绢,他们想搬到越国去。有人对他说:“你搬到越国去必定遇到困境。”鲁国人问:“为什么?”这个人回答说:“鞋是(人们)用来穿它(来走路的),但是越国人赤脚走路;白绢(做成帽子)是(人们)用来戴它,但是越国人都披散着头发。凭借你们的专长,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,要想不穷困,怎么能办得到呢?”鲁国人就反问他说:“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,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,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,我们怎么会遭遇困境呢?”
注释
鲁人身善织屦:鲁国有个人自身善于织麻鞋。
鲁:春秋时鲁国,在今山东南部。
身
道理
①有一种特长没错,但应该用在需要它的地方;如果你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这种专长,那么你的技能就毫无作用。但这故事中的鲁人具备了“开发市场”的思想,就可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,最终变为财富。
②简单的说,有专长,但如果没有用在需要它的地方,那便毫无作用。但是换种角度,我们也可以自己开创一个市场来发挥我们的特长。
③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,分析客观实际,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,使自己的专长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。
④凡做一事,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,不能随心所欲,莽撞从事;制定行动计划,必须先做调查研究,万不可凭主观臆断;做生意要有经营头脑,了解顾客的需
简析
这段对话以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,展现了鲁人对市场需求与技能匹配关系的独特见解,一方面提醒人们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,避免将技能投入到无需求的市场中;另一方面,也启示人们要敢于创新,尝试引导市场需求,从而拓展技能的应用空间。此外,文中还体现出鲁人的乐观与自信,以及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,具有鼓励意义。
韩非
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(约公元前281年),卒于秦王政十四年(公元前233年),韩非为韩国公子(即国君之子),战国末期韩国人(今河南省新郑)。师从荀子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后世称“韩子”或“韩非子”,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 22篇诗文 700条名句
那
诗经·商颂〔先秦〕
猗与那与!置我鞉鼓。
奏鼓简简,衎我烈祖。
汤孙奏假,绥我思成。
鞉鼓渊渊,嘒嘒管声。
既和且平,依我磬声。
於赫汤孙!穆穆厥声。
庸鼓有斁,万舞有奕。
我有嘉客,亦不夷怿。
自古在昔,先民有作。
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,
顾予烝尝,汤孙之将。
芣苢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有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捋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